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只是个捕快,干嘛把国库都给我 第157章 谁担得起儒家气运

养心殿。

玉景帝侧躺在暖踏上,看向刚刚传唤过来的一名中年人。

正是镇妖司首座,陈明渊。

被皇帝召见,对于陈明渊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镇妖司本来是皇帝手下直属的机构,向皇帝直接禀报,也是常有的事。

“明渊,不用行礼了,坐吧。”

此时,带路的太监,也安静的退下。

陈明渊还是大踏步来到玉景帝跟前,躬身行李之后,坐向一旁。

见太监们都已退下,再无人打扰,玉景帝若有所思的开口:

“明渊,年后文庙大祭,依旧不可有失。”

陈明渊有些诧异。

大新国每年两个大祭,一个是祭祖,乃是每年正月初二。

另一个便是文庙大祭,大祭那天正是当年两大圣人论道之日,在每年的三月中。

如今距离文庙大祭,尚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何今年皇帝这么早就提及了

不过也仅仅是诧异,陈明渊不敢有所怠慢。

“陛下放心。镇妖司必当恪尽职守,确保文庙大祭万无一失。”随后,他有些疑惑的看向玉景帝:“陛下为何今年过早提及此事”

玉景帝脸色平和了许多,他看向陈明渊:“明渊,当年扶我坐上帝位,你可谓是功不可没,这些年来,你也一直忠心耿耿。有些话,我也只能对你说一说。”

陈明渊低头沉思,他想到接下来的话,必然不同寻常。

“陛下有何顾虑,告知臣下无妨。”

玉景帝看向陈明渊,脸色变得越来越凝重。

然后他缓缓开口:“几日前司天监传来一份奏报,说,星象有异。”

陈明渊额头渗出一丝丝冷汗。

果然是因为此事。

司空徒那个老头发现二十八宿暗淡多年,突然东方星宿异常闪亮,当时就说过,可能是新一轮国运的开始。

只是不知道这新一轮国运是不是正统,但无论怎样,都意味着王朝未来必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改变。

对于星象有变如何评价,陈明渊不好说什么。

而玉景帝同样也不好说什么。

难道他要跟陈明渊说:老陈啊,闹不好,公司快要倒了,所以,你得出力啊。

虽然不能明说,但,玉景帝这句话背后浓浓的危机感,陈明渊也十分明了的。

而为什么他们如此关注文庙。

那是因为,文庙正是当年两大圣人身化雕像的地方。

当年论道本事在皇宫,两大圣人化为雕像之后,为了后世供养,当时的皇帝便将整座皇宫进行了迁移。

原来的宏伟宫殿,便赐做文庙了。

那一任司天监都提点司马廉,飞升前就曾说过,文庙在,国运便在。

因为文庙是儒家的根基,有此根基,可将文脉缓缓转化成国运。

自那以后,大新国历代君王都十分重视儒家的文脉的传承。

虽然,这话传了几百年,皇帝对它的重视,已经大不如从前。

但是,当再次听说星宿异变时,玉景帝不得不想起这一段历史和当初司马廉的告诫。

就在此时,突然太监的禀报的声音传来。

“启禀陛下,国师司空图奉旨觐见。”

玉景帝抬了抬眼,略有欣慰:“宣。”

不多时,满头白发,仙风道骨的司空图直入殿中。

待得司空图行完觐见之礼后,陈明渊起身拱手:“司空先生。”

司空图还礼:“陈公。”

随后,玉景帝也示意司空图坐了下来。

待得司空图坐定,玉景帝便问:“对于星宿异变,国师可有对策增续国运”

司空图看了看陈明渊。

玉景帝道:“无妨,此次宣明渊前来,亦是商议此事。这几日下来,想必国师已有了对策,不妨直说。”

听到玉景帝催促,司空图显然面漏为难之色,终于下定决心似的向玉景帝拱手:“启禀陛下,臣翻阅司马廉当初留下的手稿,确实有一法可行”

玉景帝难掩激动神色:“是何方法”

“效仿先贤。”

“效仿先贤”玉景帝于陈明渊同时诧异。

司空图解释:“正是。当初儒家两位先圣以儒家气运增补国运。如今同样需如此司马廉曾留下阵法,此阵可以将儒家气运转化为国运。”

玉景帝听明白了,但是他又低头沉思道:

“可如今文脉衰落,身负儒家文脉气运的人去哪里寻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