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太祖实录 第191章 天险不复蜀

自楚国失地全部收复,蔡茂就不想再继续发动战争,因为战争开始的目标,楚军已经完全达到,根本不需要节外生枝。

但作为他们的盟友,蜀国如今向楚国求援,并打算按蜀军入楚协助作战的条件,去请求楚军入蜀协助。

蔡茂又怎么可能拒绝,为了维护联盟,他必须派楚军救援蜀国。

经过蔡茂的考虑,他决定还是由孙梁领军去负责入蜀协助作战。

罗嘉豪一连派出十几批探马,就是要弄清楚军队于魏国进攻蜀国的动向。

“将军,陛下是如何交代对楚国动向处理方案的”

经过在罗嘉豪军营里的休整,如今庞琮的精力已经得到恢复。

“陛下说,要是楚军进犯我们,就让我领兵抵挡他们,要是楚军入蜀作战,就让我们重新进攻锦余城,以此牵制楚军。”

本来李雍是打算如果楚军入蜀,就让罗嘉豪也入蜀作战,但他忽然改变主意,他不要罗嘉豪入蜀,而是重新进攻楚国刚收复的土地。

这样做,给楚国造成的压力明显是高于让罗嘉豪入蜀作战。

“其实我们可以先做出一副要进攻锦余城的样子,先给楚国表明我们的态度,这样既不用真正开打,就可以先行威慑楚军。”

“我们前脚和楚国进行议和,后脚就又要和楚军开战,是不是太过于失信天下”

邓斐对于庞琮的想法,还是有些不认同。他认为像魏国这样的大国,应该要讲信义。

“如今天下不过魏楚蜀耳,信义是对自己人来说的,要是我们任由楚军入援蜀国,那就是对陛下统率的大军的迫害!”

“庞将军言重了,我们没有人会忽视大魏的利益,也没人敢迫害陛下。”

被罗嘉豪这样一提醒,庞琮也连忙说。

“是我言重了,我所要表达的,是仁义留给大魏子民,残忍留给敌人。”

庞琮的话,不无道理。

难道要用魏国士兵的性命,去搏一个仁义的虚名吗

那些士兵就不是人那些士兵也是父亲、丈夫和儿子!

“罗将军,只要大魏百姓安康,只要大魏强盛,即使是恶名,对于大魏也毫无关系。大魏的基础是大魏的百姓与大军!难道大魏会因为没有仁义而亡国吗大魏只会因为百姓被残害,军队被屠杀,才有可能亡国!”

“好!那就听庞将军的!”

罗嘉豪终究还是被庞琮的一番话给说服。

仁义只是大魏强盛后,随意的一次做秀,就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样。等大魏强盛后,再来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到那时谁敢说大魏不讲仁义。

驻扎在魏楚边境的魏军,再次开始军事动员,一旦他们得知楚军的动向,除非楚国按兵不动,不然魏军就要向锦余城再次发动进攻。

身骑骏马,即使李雍已经贵为皇帝,但他依旧喜欢着戎装,乘烈驹。

“孝感,你看我们如今半有天下,正如当年意气风发时。”

“陛下太过文雅,说的我都有点迷糊,不过我仍旧愿意为陛下马前卒。”

昔日英姿勃发的杨孝感,如今也是略显沧桑,岁月是所有人的克星。

“朕此生将一统天下,再定后世之基,如此便可安睡皇陵。”

骏马随着魏国大军一起前进,它驮着魏国的皇帝,去完成魏国不世的基业。

前方的战报和军需文书正源源不断的送往洛封城,自皇帝亲征,这些事务将交由太子,丞相和尚书左仆射处理。

对于不停的战争,这让高晃这个久居后方镇守的丞相也有点压力。

他不但要统筹战时百姓政策,还要筹备军需粮草运往前线。那些伤员救助,战死士兵的抚恤,有功将士的赏赐,等文书堆满他的书桌。

在李雍出征的那段时间里,丞相和他的属官以及尚书省的官员都劳累至极。

就连那个监国的太子,也要跟着一起劳累,这是他学习处理政务的好机会,也是他向李雍证明太子合格的一个机会。

“丞相,父皇如此大规模的发动战争,会不会让大魏国力衰退”

跟着高晃一起处理文书,这让李乾明显感觉魏国的压力颇大。

“太子勿忧,我大魏乃天下第一强国。面对如此战事,还是留有余地。况且以大魏的实力,尚且有些不支,何况是蜀楚两国。”

高晃又指了指地图上,魏国北方地区。

“如今我们对付楚蜀两国,所动用的兵力和物资都是大魏中南部的储备,至于北方则毫无所动。由此可知,这样的战况确实让大魏有些不支,但也没有让大魏拼尽全力,况且陛下也不是不明白大魏的情况。”

高晃的解释,让李乾原本有些担忧的心安稳起来。他本来还怕自己的父皇透支民力,而让大魏国势倾颓。

“原来如此,倒是孤多心了。”

“太子不必感到有什么不好意思,这样的多心还请太子多多保留。但凡有不明之事,可以向臣询问。”

“丞相所言极是。”

李乾已经越发有一个君王该有的样子,这让高晃略感欣慰。一个帝国的储君合格,就代表着这个帝国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在活着的人生里,高晃唯一的信念,就是帮助李雍建立一个新的帝国,这就是他和李雍共同的信念。

后宫里,贤妃叶瑶开始经历人生第一次的生育,她忍受着剧痛,想着那个正在征战的男人。

李雍的模样好像又出现在叶瑶的眼前,她正在生育他和她的孩子,也是她第一个孩子。

“娘娘喜得龙子。”

孩子的哭声,也引的他母亲一起哭,那是喜悦的泪水。

“启禀皇后娘娘,贤妃诞下龙子。”

报喜的宫女跑到刘苑面前,向她报告这件喜事。

“看赏。”

“奴婢谢皇后娘娘。”

刘苑挺着微起的肚子,来到叶瑶的寝宫。

“妹妹辛苦了,不用给我行礼,你躺好就可以。”

正在床上的叶瑶本想从床上起身,却被刘苑制止。

“龙子诞生,我自会和太子说,让他去向陛下为皇子求个名字。”

刘苑这样说,就是让叶瑶安心,她现在只需要休养即可。

“妹妹谢过姐姐!”

正在文庆殿里和高晃一起处理政务的李乾,接到他母亲的传话。

“陛下喜得龙子,太子理当写家书向陛下报喜。”

“确实,我顺便为那个弟弟求一个名字。”

从洛封城出发的使者,带着与这场战争无关的消息前往李雍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