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抗战川军崛起 第81章 彭委员

“师座,这是顾问团准备的全师机动演习方案,还你过目。”

“这么厚。先放这里吧,我马上就看。”

在将手头的工作做完之后,彭刚拿起了这份厚厚的演习方案。

至于为什么要制定一次全师的机动演习,这还是斯沃博达将军提出的意见。

他认为一支军队的机动性非常重要,这也是军队战斗力的一种。

例如滑铁卢战役,就是经典五分钟胜利,拿破仑的援军比威灵顿公爵晚到五分钟,所以输掉了这场战役。

另外的乌尔姆战役,同样是一场行军赢得胜利多,将法军十几万大军仅用20多天就赶到了莱茵地区,在此期间无人掉队或生病。

以至于奥地利人毫无察觉,被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法军打的没有脾气,让其一举赢得了乌尔姆战役的胜利。

最近的还有以分秒计算推进速度的施里芬计划,当然还有四渡赤水等,这些都是依靠行军赢得胜利的成功与失败案例。

也正是知道这些案例,所以彭刚对于斯沃博达将军提出的机动演习才会大力支持。

不过等斯沃博达将军提交的方案摆在他案头时,彭刚有点后悔了。太厚了,比攻防演练要厚太多了。

不过再厚也要看啊,彭刚只能开始读起来。

机动演习听起来没有攻防演练那么高大上,但实际需要准备的工作反而更多。目前二十三师有能力进行制定方案的,反而只有顾问团一帮人。

例如部队出发线路的规划,这就需要制定计划的人,熟悉沿途的线路,桥梁的承重能力,如果不够还需要工兵提前加固。另外规划的线路承受能力也必须考虑,还有部队选择,谁走第一批、谁走第二批,警戒部队的安排,收留队规划,宪兵执法的情况,沿途防空等各式问题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沿途的补给点、休息处、维修点等,都需要提前准备。

反正这些都必须提前规划好,准备好,部队才能进行机动演习,要不然真要不做规划,乱成一团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并非不可能。

总的来说,行军是一个技术活,尤其是像二十三师有大量重装备的部队,更是如此。当然行军规划做多了,那么自然能触及另一个非常考验水平的军事能力,那就是撤退。

看看抗战以来国军的表现,你会发现大部分国军在防守时非常有章法,不乏以劣势兵力与装备抵抗敌人的进攻的例子。但是很多部队,你一叫他撤退,他就抓羊了,因为撤退不当造成的溃败比比皆是,造成的伤亡数字触目惊心。

说到底还是因为,撤退是一个非常考验官兵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活,阻拦部队心中要有信心,而不是当成了弃子。抗战中不少断后部队为什么士气低落,就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弃子,造成这个原因的主要责任,就是组织撤退的军官将领没有相关的经验。当然部队的素质也有很大关系(看看隔壁八路系统)。

而因为一撤就会造成官兵放羊,所以不少部队遇到敌人,只能死战不退。因为撤退造成的伤害往往比撤退高。这也造成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的部队,一场仗下来元气大伤,有经验的军官与老兵死伤惨重。

接着就是恶性循环,越是恶战部队越抗拒,打到抗战后期那种一溃千里的场面,也就一点也不例外了。

一句话,除了私心作祟之外,各部对行军乃至撤退等军事科目的重视程度,也是造成国军越打越弱的主要原因。

彭刚当然不会犯这种错误,他手中的二十三师虽然强大。但是就连云南精锐六十军这种能与德械师媲美的部队,在抗战越打越弱,最后成为杂牌部队。这其中的缘由未尝没有部队损失太大,导致大量有经验军官和老兵伤亡后得不到补充的原因。

所以练好撤退不丢人,至少能让二十三师能保存更多的有经验军官和老兵。要不然六十军的前车之鉴,就是二十三师的未来。

“给参谋长送去,我批准了,物资人员由其负责进行准备。”

在看了近两个小时后,彭刚让副官将这份签字同意的方案送回给斯沃博达将军。

目前可以说,彭刚离不开这位捷克老将军,其各项专业军事知识理念是彭刚所缺少的。

当然他也是非常注重斯沃博达将军的感受,对方喜欢军营生活,那么让其在军中感受到足够的尊重。

“另外将午饭送来吧,我就在这里吃了。”

“好的,师座。”

没一会两荤一素一汤的饭菜就被送了进来。

回锅肉、韭菜炒蛋、炒青菜、酥肉汤、一小木桶饭,这是彭刚中午的伙食。虽然比普通士兵的伙食好了不少,但是对他这个级别来说,已经算非常节俭了。

就着香飘飘的饭菜,彭刚吃了两大碗,最后喝了半碗汤之后。饱腹的满足感涌上心头,等人将这些饭菜收拾走之后,彭刚美美的抽了一支烟。这是彭刚难得的休息,他还可以在一旁的沙发上躺着眯一小会。

不过这个休息时间,今天被打断了。

“师座,有成都来的重要电报。”

门外传来了副官的声音。作为彭刚的副官,不可能不知道彭刚的脾性,能这时候打扰他,看来真是的非常重要的内容。

“进来。”

“师座,这是成都发来的电报。”

副官将一份电报放在了彭刚面前。

接过电报的彭刚,立刻看了起来。不看不要紧,一看彭刚表情就严肃起来。

“你立刻去将陈副师长、参谋长叫过来,就说我有事找。”

“是,师座。”

让彭刚如此表情严肃的电报,内容自然十分的重要。

因为这是一份招二十三师团级以上军官前往重庆召开会议的电报,关键这会议有点特别,就是关于整顿川军的。

这事关彭刚等一干川中军头,自然是十分重要。而且这会议召开的时间点也十分契合,7月6日召开。让彭刚等人在这个时候去重庆开会,有很多东西就能说的通了。

实际一直窝在南充编练军队的彭刚不知道,早在某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南京方面就已经在着手解决四川问题了。

三月,刘湘代表邓汉祥、卢作孚,随重庆行营代主任贺国光赴南京,与南京军令部部长何应钦商议川康军政事宜。

五月,刘湘亲赴南京参加编练会议。

在这期间,代表地方派的刘湘与南京中央谈判,试图在四川军政问题上各自占得便宜。

直到6月初,两方在基本谈妥,刘湘致电南京表示接受整军方案,随后西康刘文辉亦表示附和。

至于彭刚,因为一直关注二十三师的演练,所以对于这件事知道的就不够清楚。

不过此时当这个电报发来之后,彭刚很多东西就想通了。为什么南京方面会让步这么大,原来是时间选的太好啊。

另外南京方面还设立了一个川康军事整编委员会,何应钦为主,刘湘、贺国光为副。还有一干川中各军头担任委员,彭刚有幸成为委员之一。

不过别抱太高期望,这个委员人数高达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