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 第123章 养殖的回馈

看着库房里堆成了一座小山的银票。

秦明心脏砰砰狂跳。

拿起账本,他简单的扫了两眼,就注意到了右下角记录的数字。

三十三万两!

只是准备不到半个月时间,跑了一趟,就有三十三万两银子的收益!

“这简直是捡钱!”

尽管这足以让他们铤而走险。

可万纾却低声对秦明提醒道:

“这个生意最多还能做两三次,之后就不能继续了。”

再做几次,他们可以将整个岭南贫瘠的物资换出去大半。

剩下的就是内部流通,用于建设和军营开支等。

这样大部分的钱都不会被用来缴纳税赋。

他们只需要维持最基本的贸易,给朝廷交纳一部分那所谓的六成税赋就足够了。

根据秦明对乾帝的了解,这老东西肯定不愿意留下暴君的名声。

若是六成赋税一直持续下去。

别的人秦明不知道,但下面的百姓,肯定要天天骂娘。

还要在家里给乾帝这老东西扎小人了。

“跑完最后这两三次,就足够撑到增税令解除了。”

等自己这一次将事情解决,便可以拥有上百万的白银。

这些钱不仅可以将之前南蛮入侵时候,欠下的岭南商会账款还上,还能把军营里之前欠下的军饷补足。

甚至还能多留下几个月的余钱。

“是的,不过最近江浙两地的商人,似乎在减少和咱们之间的联系。”

“江浙两地,是萧家的地盘吧。”

秦明微微皱眉。

这两处非常富裕,本地的萧家因为有萧淑妃的扶持,短短几年时间就掌握了诸多生意。

不仅每年都能为朝廷提供百万两以上的赋税。

更是让家族在整个大乾都名列前茅,势力极大!

萧淑妃能够在朝廷中拥有强大的底气,背后也有一部分,是源自于萧家的支持。

“是的。”

万纾看秦明知道萧家的情况,就没再多言。

“我会查一查的,先不要轻举妄动。”

一想到萧家在江浙两地的地位,秦明就微微皱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皇宫中那对夫妇,难道是商量好的

找到了曹川,秦明将有关江浙的事情告知了他。

“近日江浙两地过来,若是走了咱们的高速路做生意,就多注意一番他们的情况。”

“放心吧殿下,我会多多关注他们的。”

曹川办事很踏实,现在武威营里,由他来把持军务。

刘闯练兵,关外士兵在矿山等地的驻扎和跟南蛮的来往,则是由一直守在矿山的武清野把持。

看到武威营如此欣欣向荣,慢慢走上正轨,未来可期。

秦明自己的压力都小了不少。

走在军营中,秦明将他们的杂粮粥盛了一碗,三两口喝完后,便来到了养殖场。

宋定升最近一直都守在这里。

畜牧业的提升,对于整个临江城而言,影响是很大的。

原先很少能吃到的肉类,现在也稍微丰富了一些。

“最近的养殖怎么样”

秦明走上前,对宋定升问道。

宋定升面露尴尬。

“殿下,前两天闹了几次鸡瘟,死了一批,我现在都分开养了,这样起码不会因为闹病就死一大片。”

经过了一番摸索,宋定升他们已经开始分散养殖。

把养殖场割开,分到了临江城东南西北的好几个方位。

这些区域里,将猪牛羊,鸡鸭鹅平均分配进行养殖。

通过这种手段防止这些禽类畜类的疾病蔓延和发展。

虽然这是个笨办法,可这个年代的医疗卫生水平实在是太低。

就像是秦明之前告诉万纾的青霉素,其实对于养殖就有一定的用处。

只是可惜,到现在都没有做成。

难点在于从发霉的食物和水果中收集青霉,并进行培养。

这种对于环境要求比较严格,万纾他们是刚开始进行尝试,进程自然不快。

看秦明陷入沉思,宋定升还以为是殿下责怪自己办事不利。

于是连忙话锋一转,开始报喜。

“不过殿下,现在咱们每天能产出几百个鸡蛋了,一个两文钱。”

“还有那个猪肉,等养肥了宰,能卖十两银子呢。”

“那些羊也好养,出去找几个小孩,让他们每天放羊,一年下来估计规模能扩大好几倍……”

宋定升絮絮叨叨的跟秦明说着养殖的成果。

看到秦明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这才缓缓地松了口气。

“这些鸡蛋鸭蛋鹅蛋之类的,先供应军营吧。”

秦明一开始搞养殖,就是想增加军营士兵的营养摄入的。

吃得好才有力气打仗。

虽说现在还没能力让他们顿顿有肉。

但降低点标准来看的话,鸡蛋也算是荤菜了。

“啊那估计不够吃啊。”

宋定升知道秦明的武威营现在有多少人。

这么多张嘴,就现在这个养殖规模,最多供应千把号人。

“没事,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在你们保住成本,赚一半钱的基础上把东西拿出来。”

“这两天湖西商会估计要再度将那边低价的家禽家畜卖来,到时候我会再给你增补一批用于养殖的。”

湖西商会的商总何嘉明是个狠人。

他知道秦明的处境,猜测应该没人会敢和他做生意。

于是就拿自己那边最不值钱的家禽之类的东西,送到秦明手中赚钱。

在湖西一头差不多重量的老母猪,可能只值八两银子。

但送到物资贫乏的岭南,就能卖十两。

越是穷,有时候某些稀缺之物的价格就越贵。

秦明自然知道这家伙的心思,就是看自己没得选,想借机打秋风,毫不避讳的占便宜。

不过对方不知道的是,对别人来说必须指望采购,让别人占便宜的事情。

放在秦明手中就是双赢。

毕竟他的养殖场已经建设的差不多。

基础设施有了保证,之后就是扩大规模,和提升这些农舍的品质了。

就像是鸡舍的结构,保温和通透性等等,都是需要去妥善处理的。

秦明待在养殖场几日,攒了一批蛋类。

这一天,他准备前往军营。

看着一整个三轮车的鸡蛋,秦明嘴角扬起。

如此之多的蛋类送到军营肯定是不够吃的。

正好筛选出来一批士兵,作为武威营的王牌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