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秦:多子多福,开局截胡吕素! 第151章 改变命运的关键。

玉漱怀抱着孩子,眼中满是母性的光辉和无尽的爱。

小团子则凑到床边,圆润的小脸关切地看着母亲,担忧地询问:“母后,你好吗没有不舒服吧。”

叶轩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中涌起深深的欣慰,他知道,荣禄定会成长为一位仁慈且有爱心的君主。

系统的声音再次响起,提醒叶轩,作为太后的玉漱,地位尊崇,因此她的第二个孩子带来的奖励格外丰厚。

通过梦境交流的技术能够传达给家族成员的深层意识。而非亲族则无法实现。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阳光透过琉璃瓦,映照出金色的辉煌。

群臣依次站立,荣禄小团子坐在龙椅上,明亮的瞳孔审视着下方的官员们,尽管对政务懵懂,但他清澈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初生牛犊的天真。

当有人提出改革建议时,叶轩走上前,清晰地陈述:

"臣以为现有体制有瑕疵,应引入九品家族制度和科举选拔。”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惊愕。分层级的家族体系群臣困惑不解,互相交换目光。虽然玉漱对此有所了解,但其他人还是一头雾水。

于是,玉漱在帘后轻轻回应:

"九品家族制度如何运作它将门阀分为九级,一级为最高,九级为最低,世家子弟有机会入仕。

然而,名额有限,品级越高,机会越多,官职权力也相应提升。”

官员们震惊不已,低声讨论:“先帝废除了世卿世禄,如今又要重启。”

叶轩意识到,还需进一步解释:

"九品家族制度并非简单的世袭,更接近于世官制度,需要加以区分。”

“过去的世官体系并非终身任职,爵位传承时会有所递减。”

众臣听后皆露出会心的笑容,对他们而言,这无疑是一线生机。

秦朝废除的周朝世卿世禄制度,曾让他们这些皇亲贵族和官员深受冲击。

尽管九品家族制度虽不及前者,但总胜于无。

叶轩观察着群臣的喜悦,心中明白,这两种制度的提出,旨在强化朝局稳定,争取贵族后裔的拥护。在推行九级世族体系之后。叶氏一族自然晋升为顶级家族。

“那么,科举制度又是什么呢。”

一直低调的右丞相冯去疾忽然发问。

张伟详细阐述,科举是历经严格选拔以筛选出合格官员的方法。涵盖地方选拔、省级选拔和皇家考核,保障贫困家庭的子女有渠道提升。他提出的两项制度,一项稳定朝纲,使世家子弟倾向支持;另一项则通过科举,为大秦注入寒门才俊的力量,两者皆有益于国家。

“八级门第传统犹存,然而那选拔举士的方式……”有人提出疑问,“那些低微的农夫子弟,也能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吗我们岂非要与他们并肩而立。”

他们对九品家族制点头认同,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利益。

然而,科举制度意味着寒门子弟将分享权力,部分人对此感到不安。

叶轩目光扫过众人,神情平静,言语间毫无波澜,令众人不自觉地打了个寒战。

冯去疾则保持着超然态度,双手插在袖中,仿佛事不关己。

面对叶轩的强势,百官不敢轻举妄动,纷纷摇头,生怕触怒这位权倾一时的人物。

在张伟的努力下,九级世族体系与选拔考试机制得到有效实施。使得世家与寒门之间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维护叶家的统治地位。

九品家族制的实行,不仅有利于百官,对叶家同样有利。

叶氏后代得以入仕,即使叶轩未来不在朝堂,他的兄弟姐妹也能在后方助力。

而科举制度则防止了世家垄断,避免历史上的世家专权现象,如魏晋时期那样,政治舞台变成权贵们的私有领域,权贵后代持续掌控政权。出现了“高位不问出处,低位不拘世家”的现象。

这种局势使得[冯氏]家族在各郡地界上影响力深重,连皇权也无法轻易撼动。

这样的局面无疑显得棘手。

对皇权的稳固构成挑战。

因此,在探讨九品中正制度的时候,叶轩另辟蹊径,提出了以才能为主的选拔机制。选拔机制需保障各阶层平等参与,防止权贵家族操弄。否则,它便会如同失去了原味的无品正重制,偏离初衷。

起初,九品中正制是唯才录用,然而后来却被世家掌控,他们推举自家门第和子弟,变成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冯去疾双手拢在袖中,眼神微眯,沉思着这一切。

他内心深深感叹,叶轩确实不愧是叶轩,一如既往的智谋超群。

他曾推广土豆和红薯,使得秦国数千万平民得以温饱;“屯田戍边”的策略,有效抵御匈奴侵扰,让边疆人民得以繁衍生息。

他近期提出了“世家等级规章”与“选拔考试体系”。每一个构想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智慧。

他特别赞赏科举制度,因为它让寒门子弟有了通过考试步步晋升朝廷的机会。

这让寒门才俊得以崭露头角,被充分任用。

蒙恬脸上流露出惊讶的神色,对于九品家族制度,他心中既有些惋惜,又有些期待。

这样的制度下,他的后代虽然能在朝堂立足,但能否继承他的将军之位和蒙家荣耀,他有所保留。

蒙恬想起易小川,那个他始终误以为是弟弟蒙毅的人。

原本听说易小川前往投效突厥首领冒顿,让他异常恼怒。他满腔怒火。

如今,他对易小川的思念却日益强烈。

如果易小川还在,他或许能一同向皇帝求情。

皇帝的宽容,也许能给易小川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样,易小川就能助他一臂之力,或许他们的后辈能承袭蒙家的荣光。

蒙恬深深叹息,目光中充满感慨。

“勇,你今处于何处。”位于皇家织造局的易小明,忽然间不适,我下意识地揉了揉鼻子。两种不同的选拔方式在片刻间成为了长安城的热议话题。大家讨论热烈。贫寒家庭的孩子特别在意选拔考试的未来。他们聚在一起,满怀希望。

“丞相叶轩推行科举,我们这些寒门子弟将来可通过乡试、省试、殿试等层层选拔,”他们兴奋地说道,“我们终于有机会扬眉吐气了。”

“叶丞相真是人间圣贤,我们寒门子弟终于有了进入朝廷的机会。”

这些寒门子弟激动不已,泪水甚至滑落脸颊。

这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关键。

通过科举,他们能光宗耀祖。

科举制度的实施,犹如为寒门开辟了一条通向仕途的道路。

贵族后裔往往更关心门第品级体系,家族被分为九个等级,从一品至九品,一品为尊,九品为卑。

咸阳的家族开始划分等级,叶家作为一品,傲视群雄。

其他家族的等级逐一揭晓,有人欢喜有人忧。

高品级家族欢声笑语,尽管末流家族并不特别满意,但他们仍坚守着传统的世袭任职法则。命运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