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四合院:我翻身后,被棒梗恨上了 第3章 质量合格

王健民闲着没事,看了一圈,发现大家组装的速度更快了,并且组装出来的天线,质量也更好了。

到了中午,

考虑到大家忙了半天,

王健民干脆刘光天开车出去,买了一筐烧饼回来,人人都有份。

“哈哈哈,还有烧饼吃啊,谢谢健民了。”

“健民就是大方啊,一下子就买了一筐烧饼回来,吃了两个烧饼,中午都不用做饭了。”

“好吃,谢谢健民。”

大家一边烧饼,一边感谢王健民。也有一些人,抓紧时间组装天线,根本没时间吃,他们把烧饼偷偷的放到衣袋里面,等晚上再吃。

王健民闲着没事干,干脆走出铜锣巷,来到一个报刊亭,买了一本《大众电影》,一边走一边看。

《大众电影》属于电影期刊,内容是国内国外最新的电影动态,经典电影介绍等等。最重要的是,这个杂志里面有很多女演员剧照,而封面通常是女明星的照片,一个个都是天然大美女。

很多年轻人,就喜欢买这个杂志回去看美女,杂志巅峰的时候,

一期就能卖出947万册,创下了世界记录,可见它多么受欢迎。

王健民买这本《大众电影》,一方面是想看看这个时代的电影,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上面的美女。

男人喜欢看美女。女人喜欢看帅哥。这很正常。

四合院的人,大家都拼命组装,到了下午四点,

一千五百份材料,

就全部用光,变成了一千五百个天线。接下来,就是发钱了。

王健民拿着一个小本子,站在门口外面,大家都排好队,等着王健民检查天线质量,合格的立即发钱。

“哈哈哈,今天熟练了很多,这次我组装了十八个天线。”

“这么多啊,我只组装了14个。没办法了,五十多岁,手脚比不上你们了。”

“我今天是超常发挥了,一共组装了21个天线,质量都是杠杠的!”

“我比你多,我一共组装了25个天线。嘿嘿,如果没问题的话,二十块钱就到手了。”

“握草,你竟然组装了25个,这速度也太快了吧。不过,最快的还是槐花,她好像组装了三十多个。”

排队的时候,

大家一个个在聊着,热闹无比。

王健民迅速的检查,质量合格的,当场就发钱,

四合院里面一片欢声笑语。

中院,贾张氏趴在窗口,看着王健民在发钱,嘴里就骂了起来。

“该死的王健民又发钱了。”

“这么多钱,我一分都没份。”“可恶,太可恶了!”

“王健民这个没爹娘的,你不发钱给我,迟早要破产!”

贾张氏恨恨的咒骂着,五官都扭曲起来,非常难看。

此时,

王健民检查了槐花的天线,质量都不错。

“槐花,一共组装了35个天线。一个天线8毛钱,合起来就是28块。”

王健民说着,把28元钱,

交到了槐花手上。槐花拿着钱,

激动得,小脸都通红了。

王健民表扬道:“槐花,你表现不错啊。昨天组装了27个,今天组装了35个,这进步够大的,要再接再厉啊。”

槐花狠狠的点头,就算王健民不说,她也会拼命工作的,

这么赚钱的活,她肯定要珍惜的。贾张氏看着槐花手上的钱,眼睛突然一亮。

槐花这死丫头,真是够能干的,一天时间就赚了28块钱,加上昨天赚的,都快五十块钱了。

比得上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了。

这丫头片子迟早要嫁出去,成为别人的媳妇的。—嫁出去了,她赚来的钱,可就便宜别人了。

所以。

贾张氏心里就有了一个想法,她要把槐花的钱,统统都拿过来,就当是辛辛苦苦养她这么大的报酬了!

虽然,贾张氏已经打定主意,要抢槐花的钱,但是,她并没有下手,

槐花现在的钱还不多,加起来也就几十块而已,还不够一百块的,这点钱抢过来也没什么意思。

贾张氏打算等一段时间,等槐花攒了几百块,再一下子抢过来,这样才爽啊。

贾张氏一想到,槐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被自己一下子抢光,心里就兴奋。槐花这死丫头,拼死拼活的赚钱,最后还不-是便宜了自己。

贾张氏想着,

嘴里面发出嘿嘿嘿的笑声,槐花正好回来,听到贾张氏的笑声,心里慌得不行,

赶紧跑到房间里躲起来。

转眼间,

三天过去,

这几天,

四合院的人都在拼命工作,组装出几千个天线,

王健民的身家,

达到了二十七万多。此时,

刘光天和刘光福两兄弟,拿着一个小本子,交给了王健民。王健民拿过本子,说道:“这是什么东西?”

刘光天得意的说道:“老板,这本子里面,都是四合院的地址。这些四合院,都是要出售的,价格都在里面了。”

王健民看了一眼,登时就惊了,这个小本子里面,足足记录了二十五个四合院。

真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出售四合院。

王健民说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么多人出售四合院?”

刘光福笑着说道:“这个我知道!这些人,都是准备出国去了,所以就把四合院给卖掉,换一笔钱。”

刘光天也说道:“对,这些人一个个都想着出国享福去呢。听说,外国非常发达,衣服各种漂亮,洋妞各种时髦,家家户户都有漂亮的小汽车,都有漂亮的小别墅,简直是人间天堂啊。”

王健民一听,

立即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原来是出国热啊。从五十年代开始,到现在的八十年代,

国家和西方已完全隔绝了三十年,和东欧也断绝来往二十多年了,所以,大家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只不过没机会而已。

到了八十年中期,机会就来了,出国的条件放宽松了,

很多怀着各种梦想和心愿的年轻人,纷纷选择了出国留学,或者是出国定居。据说,大使馆门口排起通宵长队,许多人在大使馆门前打起了地铺,附近的居民甚至乘机推出了出租躺椅的业务!

没办法,西方国家在大家的心中,就是富裕发达的象征,大家都想到西方去,这就是出国热。

一些急着出国的人,把自己家产统统都卖掉,甚至连房子也卖掉,然后掉头就跑到国外去了。